Quantcast
Channel: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

公視台語台小編之亂短想

$
0
0

幾天前公視台語台抽獎還是紅包袋什麼的貼文,幾個朋友轉轉,拍案叫絕,但我始終笑不出來。還不到什麼倫理不倫理的問題,純粹覺得不好笑。可能長期以來笑點一直不在政治,缺乏幽默感。

這幾則貼文後來衍生了一些效應與爭議,但沒有討論。自然是不可能的,畢竟台語台的主管對於這樣的經營方式似乎樂見其成,或不覺有太大問題。而公視的確總因為是納稅人出錢,被迫背負無比大的道德包袱。然而說到底這問題無關是不是納稅人給錢,而是媒體其中一項元素本就規隸於公共。因而在相較其他本就被認知「算了就是有立場」的媒體機構來說,以公視台語台小編事件思考「隸屬於公共的公視,可不可以挪用政治嘲諷的方式來經營閱聽群眾」並不為過。
小編的經營模式並不讓人意外。這牽涉台灣閱聽取向結構與市場演進的糾纏,其中大悶鍋與政論節目所奠基的政治娛樂化是一重要背景。電視轉網路,加上每個人都擁有自媒體,早使公共討論趨向極化。在此情況下,「社群經營到底是為了品牌形象還是公共討論?」是所有新聞機構要先自我定位的問題。
新聞或公關當然不見得非要一刀二分。好的新聞即是好的品牌。故宮小編討人歡心的關鍵不只是在很會與閱聽眾互動,還包括故宮小編十分了解自家的產品。那麼,公視台語台的小編有多了解自家的產品?在還沒有產出任何新聞、專題、節目之前,轉載新聞時,小編為吸睛所下的短評,是否反過頭來扼傷了產製原新聞的從業人員對新聞倫理界線的拿捏?
上述問題背後思考的是,新聞小編與新聞產製的關係究竟該如何。如果不明白新聞產製過程中應該恪守的界線,新聞與公關就沒有互相加乘的效果,而會是相互拉扯或鬥毆。
從新聞小編與新聞產製,到實際操作社群經營與挪用政治嘲諷,又是兩個層次的事。政治嘲諷在台灣偏向娛樂,而非公共討論。說服理論喜歡談怎麼釣人,以政治嘲諷做為誘餌也不是不可,但誘人進來後,誘餌與事件本身的關係是什麼?
「去年小編接手時約2,500人,今晚謝謝韓粉的kau-kuan,我們即將突破30,000大關。」從小編這則貼文來看,很明顯,並沒有,大量貼文與韓國瑜扯上關係就是為了衝粉絲人數。那麼,公視台語台與其所嘲笑的對象並無二異——轉PTT新聞裡小編說「他這半年消費得不夠多嗎」不就是認為韓什麼都沒生產只會嘴砲?那麼,回到「社群經營到底是為了品牌形象還是公共討論?」這第一項提問,若長期這樣下來,恐怕兩者都不會是正面的答案。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