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

柯文哲的馬腳

$
0
0


隨著時季進入溽暑,台北市長選戰也愈趨白熱化。不過白熱化與其帶來的脣槍舌戰不一定代表政策或思考有多精彩,相反的,只是暴露了候選人依舊使用修辭與公關在打選戰。

近日台北市長候選人連勝文趁著自經區熱潮,提出打造社子島作為自經區的政見,承諾未來將加速開發。此發言隨即在隔天遭到另一候選人柯文哲嘲諷:「社子島不是島,如同華山不是山。」儘管如此,連勝文並不在意。管他是山是島,這一政見的推出,明顯是為了搶社子島居民(及近期入場投資客)與支持自經區者的選票。選票指向的內容?正是另一候選人柯文哲競選團隊所批評的:「老套的炒地皮」。

多年前,規劃一系列台北市閱讀政策推廣的專題,曾前往位於社子島的富安國小採訪。採訪後寫的專題稿頭第一句:「進入社子島,好像再也走不出來。」採訪那天從延平北路六段一直走到富安國小位處的八段,沿途盡是狹長、積水的坑洞道路。泥濘的地景,多年來從未改善,周遭除了工廠、破碎的農地外,數百公尺內只有一家池上便當與雜貨店轉型的「類便利商店」。社子島生活機能差,比起不遠處陽明山上的小學,資源與其天差地別,在地人要求發展,而發展的前提,即是解除一九六三年因葛樂禮颱風引發台北水患的限建令。

解禁的聲音不讓人意外。畢竟生活機能與公共設施息息相關,要建設公共設施就需要土地。然而社子島開發計劃歷經前兩任台北市長陳水扁、馬英九乃至於現任的郝龍斌,才開始有了眉目。這漫長的歷程凸顯了此地必有開發爭議,而其爭議之源就在於社子島的原形確實不是一座島,而是沙洲。

在葛樂禮颱風之前,社子島早已不斷遭受水患之苦。自然帶來的訊息是,此地不宜人居。沙洲的生成是河流的侵蝕與堆積,它的命運,註定與水脫不了干係。妥善且有遠見的政府,應當規劃此地居民移居,但移居政策從未談攏。

移居政策破局牽涉台北市地價寸土寸金。導致「此地不宜人居」的思維從來難以進入政府官員腦袋。行政官僚所想,永遠是如何創造更多地目以供利用。為了土地利益,先得祭出工程手段來對付水患:興建員山子分洪然後束堤禁建,近年來,更進一步透過防洪計劃的修正,以建築廢土填築此地(填築高度達六公尺),以打造開發的條件。

開發真是為了居民?依據台北市政府規劃,社子島開發計劃含括福安、富洲兩個里,面積約兩百九十四公頃,人口約一萬五百餘人,住戶三千八百多戶。當六公尺高的「人工地盤」施作完成後,未來此地將設置住宅區、遊樂區、娛樂區。啊,住宅區,對著幾十年來住在鐵皮的當地居民絕對有利?不。為了填土,現有建物需要全部拆除,居民得搬遷至外地,且為了開發,需要進行區段徵收。

如同過去所有區段徵收案例所顯示的,一旦徵收,此地地價旋即翻漲,那意味的是此地的原居住民無力購屋。獲利的是誰?是可藉此取得公共設施用地約141.06公頃(另堤間土地7.97公頃)、提供可建築土地約149.62公頃,節省財政負擔約237億元的台北市政府,以及相準那些建築用地的投資客。

靠爸長大的連勝文滿嘴荒謬不必再論。令人擔憂的是銜著正義之姿竄紅的柯文哲也抱持同樣理念。柯文哲說,社子島開發議題曾問過前總統李登輝,因社子島是北市滯洪區,社子島任何開發應回到開發後、若北市遇到洪水會不會淹水的基本問題。欸,社子島不是島是沙洲,它是基隆河與淡水河的匯流口,不淹難矣。這麼多年來各地的束水工程,顯然也沒有讓柯文哲理解此地不宜開發。

柯文哲說:「員山子分洪道有效解決汐止的淹水問題,社子島一直沒有類似設計」、社子島目前已經進入環評,專業問題由專業解決,但是「我覺得環評速度應該快一點,禁建幾十年也沒有道理,「如果我做市長,會加速環評過程,不要一拖又拖好幾年,早一點讓居民知道可以做到什麼程度,若允許低度開發就低度開發。」長年呼籲與水共存的學者廖桂賢質疑:「我想破頭都想不出來:位在淡水河中間的社子島如何可以用『分洪道』來解決問題,把整條淡水河的水調開嗎?要位在河中間的沙洲完全不受洪水威脅,根本就是癡人說夢話。」

更可怕的是,柯文哲言稱當選後要「加速通過社子島環評」。若真如此,柯文哲不僅是想透過「理性」工程,打造一個「可能可以開發的社子島」,而是沿襲著馬政府崩壞體制的手段,讓不可開發的,全都成為權力者的囊中物。未選上,馬腳已漏,若這是「新」政治,年底選戰已不需期待。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