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離人民!陳保基請下台!」16日上午,多位從事友善農法的農民與經濟系、農經系學者,於立法院抨擊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同意在立法院臨時會中即將審查的「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中,置入與台灣農業發展相關的「農業加值」五大條文,其中最嚴重的是將開放原本管制的830項中國農產品來台。學者指出,自經區條例一旦通過,將對台灣農業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要求立法院暫停審查,並於一個月內與民間公開辯論。
同一時間,「全國反浮濫示範區在地團體聯盟」 也要求政府在提出衝擊影響評估報告前,停止所有開發計畫及特別條例審查。「若和服貿一樣強行通過示範區條例,將不排除再次包圍立法院!」
不過農委會指出,農業加值主軸,是透過「創新思維、跨域整合」發展農業加值事業(加工、服務),推動地產地消、建立在地特色產業及品牌安全形象,以區隔進口農產品,贏得消費者信賴與品牌忠誠度。主委陳保基補充,「希望外界不要把目光全都集中在中國大陸的830項農產品,與台灣做生意的是全世界,並非僅有中國大陸!」陳保基強調,農業加值產業的發展,可帶動對國內原料之需求,有助於穩定農民收益,並保證「衝擊性的農產品不會進入台灣市場」。
中興大學經濟系教授陳吉仲反駁,「國發會說沒有開放管制性的國內『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這是文字遊戲!所有學經濟的人都知道,市場分上中下游,原料加工後,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就是開放!」 而其開放根據,正是自經區條例第42條第1項。
台大生機系退休教授謝志誠補充,自經區的營運模式包括廠店合一、前店後廠,原料進口及加工不一定要在同一處,但都是自經區的涵蓋範圍。加上自經區條例第13條允許自經區廣設,「這些條文的加總,當然就是為了讓830項管制農產品原料進口,透過自經區得以廣設的方式在台灣市場流通。」
一旦這830項農產品透過加工方式流入市場,將成為加入WTO後的台灣農業的最後一根稻草。陳吉仲表示,當初加入WTO時,為了擔心衝擊具市場區隔的敏感性產品,如紅豆、花生、梅干,因而管制中國農產品進口。但目前自經區除規劃讓管制農產品進口外,自經區第38條還明載未來自經區內的加工製品得以零關稅,「全球沒有一步到位的零關稅!」除了零關稅,營利事業所得稅、貨物稅等也都有減免,「如果你是加工業者,會選擇價格高的台灣農產品或中國農產品? 當你不是用台灣農產原料,那MIT還有意義嗎?」
苗栗後龍灣寶有機農民洪箱說,台灣的農產品品質優良,加工技術也純熟,反觀中國的農產品,近幾年不斷發生食品安全問題,「若未來我們用中國農產品加工,掛上MIT牌子,出問題,人家是不是覺得台灣的東西有問題?」
洪箱的擔憂,來自自經區條例第41條的解禁。陳吉仲說,政府為了讓資本家的產品能快速通關,幾乎完全捨棄食品檢驗。儘管農委會表示,示範區內使用的外國原料,不管是來自大陸或其他國家,都必須符合現行檢驗檢疫規定,不會有食品安全問題,「但回顧2008年,毒奶粉是從國內發現才回推。去年冬天,中國進來的炸好芋頭存有農藥殘留,目前政府在邊境花的人力經費就已經做不好了,叫我們如何相信未來可能做好?」
學者認為,所有自由貿易的簽訂,都應站在區域平衡、全民利益跟產業角度去平衡,「不是一直說利大於弊就要人民接受!」陳吉仲表示,學術界跟公民團體願意和政府針對自經區的問題進行辯論,要求政府在一個月公開辯論,釐清相關爭議,避免台灣農業全面崩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