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

從樂生大平台開始重建島嶼身世

$
0
0


電腦裡有些相簿,屬於不能整理、不能輕易點啟的分類,2008年的12月3日,就歸類在這。那天過後,1203成為一個比所有私人紀念日都難以忘卻的日子。前一天夜裡,上百名聲援者在樂生療養院守夜,隔日清晨陽光忒美,大夥集結在貞德舍前,手無寸鐵,高喊「要對話!不迫遷!」然數百名鎮暴警察只是踏上噴有「公義」與「家」的小路,領上怪手、電鋸、棍棒與盾牌,鎮壓和驅離只想捍衛一群年邁的漢生病人原地居住的人。殘酷過後,房舍被架上圍籬、被怪手鏟挖而傾塌、而消逝,但那天,被驅離的每個人一定都抬眼望了一眼穿透房舍的陽光,以至於,這八年來,在場的每一個人,都想著如何重建院舍。

錯誤的保留政策

貞德舍的拆遷是一巨大重要象徵。在那裡住著最堅毅的抗爭者藍彩雲,與樂生療養院內最高齡的院民林卻。那天的拆除,是執政者對強制施行新莊捷運工程的意志宣告——依照工程進度,貞德舍並非必須立刻拆除的房舍——但執政者要拆,因為這群抗爭者,指出他們拍板定案的保存方案有所缺失,將毀壞樂生療養院的保存,甚而造成走山危機、影響捷運。

是對技術的過度自傲,對自然的蔑視,以及對都市開發的執迷,行政部門並不採納抗爭者的訴求。堅稱行政部門提出的工程方案,能讓捷運通車最快,樂生保留最多。1203那天,警察將貞德舍斷水斷電,痛毆、抬離了聲援者並將他們丟擲至荒郊野外,讓機械聲取代樂生院常有的鳥鳴。不久後,裂縫靜悄爬上當時任行政院長的蘇貞昌宣稱要「保留最多」的樂生房舍,撕扯樑柱,甚至大地。

初始,捷運局不斷否認新莊捷運機廠工程有走山危機。樂生的聲援者沒有放棄,四處陳情,但社會早已不再注視,有一度,我以為再也沒有可能看到那些被拆除院舍重建的一天。直到裂縫侵擾到鄰近的迴龍醫院,捷運局才慌張地察覺、坦承謬失,最終在聲援者鍥而不捨的訴求下,改變了施作工法。

政策改變何其不易。從2007年保留方案確定及至改變,一路走來,是漫長的五年。而從2012年走至2016年,樂生的地質才稍趨穩定。從樂生抗爭以來,聲援者老早指出,新莊捷運機廠工程的完工與否從來不影響捷運通車,但為了選票考量的政治因素,在當時的決策氛圍下,樂生非拆不可,而這顢頇無理性的拆除,反導致機廠工程的漫長推延,以及被列為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樂生療養院,破敗不已。

充滿騙局的保留承諾

上週末,貞德舍強拆的八週年,台大城鄉所退休教授劉可強回到樂生,分享他在國外看見的捷運興設經驗,直指:「捷運經常破壞社區,一旦被破壞,要恢復會非常辛苦。」劉可強所言,亦是樂生的處境。

2007年,行政院與工程會做出「530」保留方案,決議「保留40棟、拆遷重組9棟」。但這個政策決議,並不真的建立在蘇貞昌所說的「捷運通車最快,樂生保留最多」。如前述所提,捷運通車與樂生是否拆遷並無關聯,從來通車的關鍵,就是變電站的有無,而非機廠。因而,若當時執政者真的重視樂生的文資與歷史價值,並認知到「樂生不只是建築,而是『社區』」,「樂生保留最多」的結果,就不會是530方案。

530方案,將拆遷重組工程交由新北市文化局負責,但在日後決標的三個工程標案中,除「竹雅舍、平合舍、中山堂、紀念碑拆除及儲存空間組合工程」有考量異地重組的可能外,包括靈骨塔、喜一舍、貞德舍、中山堂與笹川紀念館等標案,都僅是「拆除工程」,且未決定異地重組空間。

在文化資產的保留上,異地重組其實可說是行政部門的敷衍藉口。台灣的拆除工程向來缺乏保存意識,以樂生為例,竹雅舍拆除後的日製稀少黑瓦,幾乎被工人隨意棄置、破損。保存拆除之物還是其次,主要是諸多文資構造物只要一經拆卸,就不堪再使用,因而拆除後即便能夠重組,建物的真實性也早已流失。更重要的是,涉及空間的文化資產保存,其「保存」並不能「只是硬體」,還須考量依附在空間上的歷史記憶。

敷衍的文化重建

由此來看,行政部門對樂生的重建規劃,可以說是敷衍了事。除卻前述所提的構造物的保存缺憾,更關鍵的是,目前的重建方案,完全抹除了樂生文資保存意義的最核心,意即院民原始的生活記憶,及其「未來仍能以院作家」的可能。

在捷運機廠工程施作前,從樂生院走進,會有三條通道,一為過去因隔離政策,專給醫護人員使用的車行通道,二為運送痲瘋病人的車行通道,三是家屬探病時,鄰近運送病人車道的人行道。這三條道路,分別通往院舍與行政大樓王字型大樓,圖面上呈一「Y」字樣。如今行政部門提出的重建方案,若從示意圖來看,大門入口至院舍處,也會呈一「Y」字樣,但實際上,兩者大相逕庭。

目前行政部門規劃的重建方案,稱為「人行陸橋案」。因捷運軌道佔據地表,導致樂生院與新莊中正路成一斷裂、無法直接通行狀況,為重新連接避免隔離,行政部門提出一高約十公尺高的人行陸橋通道,直接連至捷運迴龍站。但這個方案,不但會破壞當初樂生原有入口意象,也讓院民的進出不便——別忘了,這些老人曾受痲瘋病滋擾而截肢,出入盡坐代步車,一般電梯的容量只納約兩座代步車且卡死無法動彈。除此之外,這個方案,將切割了當初被拆除的中山堂與笹川紀念館的所在位置,導致這兩座院舍難以重組。

民主深化的前提

被隔離一世、努力抗爭,院民除想掙得原地居住,也意欲將其抗爭歷程與院舍共存,樂生保留運動與新莊捷運機廠爭議,至捷運新莊線得以通車後早已消失無存,過去行政部門的承諾,沒有不兌現的道理。

為了還原2008年1203那天所有人都記得的景象,劉可強和樂生青年聯盟提出「大平台」案,訴求將目前捷運機廠的軌道減少,透過落柱、填土,形成緩坡,讓原有的樂生入口意象盡可能還原,並保有當初承諾重組的院舍。

然而,這樣的訴求,一如過往,被捷運局以「專業」姿態再度回絕——捷運局認為,就算它們願意減軌,樂生也早已不是原有的樂生,其次,是預算將再多增,以及營運管理上會相對缺乏彈性。然而,若當初專業官僚認真考量文化資產保留與捷運施作在不穩定地質上的風險,另覓施作方案,營運管理包括預算的困擾,根本不會存在,如今的問題,是捷運局這十一年來因專業傲慢所產生的外部成本。

回顧2008年12月3日,樂生院10棟建築遭拆除之時,現任總統蔡英文曾發表聲明:「樂生暫定古蹟前,應暫停拆除作業,讓臺灣社會有思考與反省的機會和空間。」捷運局錙銖必較的,是可見的成本。但拆除樂生院文化資產的成本、毀壞院民生活和人權的成本,卻是無上限的。蔡英文就任時的宣示言猶在耳:「轉型正義,攸關民主深化。」深化民主的前提,必須對錯誤道歉並進行彌補,在通車爭議早不存在的現在,台灣政府若不積極重建樂生,就是不肯對公共工程毀壞古蹟的歷史與侵害人權認錯。倘若如此,受傷的恐將不僅是樂生,還有全台各地被故意毀棄、被自燃、被拆除的古蹟。在這惡性循環下,台灣註定將是個身世歷史七零八落的破碎島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319

Trending Articles